助力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升级转型

专注于网站策划+CRM+ERP运营管理

全国咨询热线

021-50811525

“洋微信”大多不收钱 运营商短信损失流量补
点击数:1691 更新时间:2013-4-17 0:00:00

这些各具其名的软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洋微信”。

如今,在国内探讨微信是否收费时,美国百姓正用着免费的“洋微信”们互致问候。同样因为业务被分流而遭受损失的美国运营商,经过了与“洋微信”们多年的磨合,找到了共生共荣的共存模式。

大部分“洋微信”免费

美国的移动网络非常发达,4G网络速度快、覆盖范围又广,加之各移动运营商的移动数据流量计划非常慷慨,甚至完全不限流量,在此基础上,各种OTT(“Over The Top”,过顶传球之意。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应用程序非常火爆。WhatsApp Messenger就是其中一个有趣的跨平台手机通讯应用。

作为全球最流行的移动聊天应用之一,WhatsApp Messenger可以实现跨平台文本通讯,还能分享照片、视频、语音和地理位置。在Android平台,WhatsApp第一年免费给用户使用,然后该服务才每年向用户收取0.99美元(1美元约合6.25元人民币)。

目前,WhatsApp Messenger已成为智能手机端即时通讯软件的老牌代表之一。在它之后面世的Kik Messenger以及中国本土诸如微信等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的设计,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WhatsApp Messenger的成功经验。

与WhatsApp非常相似的Kik Messenger,同样可以实现即时通讯、实时分享照片、音视频,更重要的是,这款应用对于多个操作平台都是免费的。苹果也在2011年推出了iMessage功能,允许苹果用户在电脑、平板以及手机之间发送短信,用户除了需要为网络流量付费,不需要付其他费用。

如今,尽管WhatsApp牢牢占据王牌老大的地位,但其面临的竞争态势却是异常激烈,除了本土竞争者Kik Messenger的挑战,海外市场的微信、Kaokao Talk、Line也都已经开始进入这一领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程学教授瑞吉特·盖德4月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这一领域开展竞争,对于用户来讲未必就是件坏事。也许是迫于压力,WhatsApp Messenger的iOS版本曾经实施过限时免费举措。

一年损失230亿美元

在美国,如果用美国手机给在中国大陆的朋友发送一条短信,移动运营商如AT&T会在签约套餐计划外再加收0.5美元的费用,但如果使用iMessage服务,无论是基于WiFi或者移动网络,则是免费的。而正是由于WhatsApp Messenger等手机通讯应用的存在,不少人在选择手机套餐的时候甚至会放弃短信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1月,美国加州硅谷的WhatsApp Messenger开发团队推特网站上宣布,2012年12月31日,WhatsApp应用又创下了新的纪录:全球用户在单日内通过Whats App Messenger首发的信息数已达180亿条,收取的信息数为70亿条,发出信息数为110亿条。

此外,目前iMessage用户每天发送信息20亿条。鉴于iMessage还可以发送图片和视频,这意味着运营商的短信和彩信收入减少了20亿条。

有数据表明,由于OTT的运用,2012年移动运营商仅在短信服务一项上就流失了230亿美元收入,而201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40亿美元。而据媒体公布的一份来自运营商内部的报告显示,去年Skype、WhatsApp等OTT业务已经分流全球电信运营商近140亿美元利润,运营商正面临被管道化、收入降低、流量价值下降等三大问题。

对此,盖德教授分析,在一个产业中,任何时候,如果这个产业中的特定部分获得不同寻常的巨额利润,都会引发竞争。“洋微信”等软件在为短信业务提供选择的同时,也自然成为多年依靠短信获得巨额利润的通讯运营商的竞争对象。

短信损失流量补

存在竞争就一定要“你死我活”吗?不然。实际上,智能手机用户的流失才是运营商最为害怕的局面。基于此,有媒体评论说,WhatsApp Messenger等“洋微信”并不一定成为短信的“杀手”。

Whats App的联合创始人布莱恩·埃克顿也曾对媒体说,通信应用的兴起会引领数据套餐的热潮,而作为数据套餐业务的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可从中获利。

在美国,移动电话消费者通常会选择每月数十美元的数据套餐,智能手机用户每月所需的数据量远远超过普通手机。而在这个方面,运营商可以获得大量营业收入。

由于每一比特流量,都需向运营商支付费用。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看,WhatsApp Messenger等移动通讯应用其实是付费的,另一方面,美国消费者更喜欢从运营商处购买合约手机套餐。在两年的合约套餐中,运营商获得的整体收入会超过因为各种应用损失的财源。

共赢模式有很多

美国很多公共场所都会提供免费的WiFi信号,对于美国的手机用户来说,用户切换到WiFi网络就可以享受服务。而通讯运营商与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演变成携手合作、升级网络以及优化用户的体验,寻求“共赢”的模式。

除通过赚取更多流量利润外,运营商也在努力寻找其他方式弥补“洋微信”带来的“损失”。

运营商AT&T的应对方式是对有些服务额外收费。如果苹果手机的facetime功能仅在WiFi网络状态下可以使用。手机中使用移动数据则不能进行facetime,如果要使用,则必须每个月再额外支付费用。

移动运营商Verizon的应对之道则是推出自己的OTT服务,以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增加收入。而美国另一家主要的移动运营商T—Mobile另辟蹊径,使用全新的收费模式,推出新套餐计划,完全放弃对语音通话和短信的收费,每个月仅对移动数据收费,且不需要签约。这一计划的月租最低收费为50美元,用户可以在全美范围内享受500MB高速数据并支持个人WiFi(超出部分将进行限速)、不限时语音通话、不限量短信(含彩信、视频信息)。如果额外支付20美元,用户可享受无限数据流量。

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运营商扮演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通讯服务提供商转型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无论是否愿意,这一潮流都已无可逆转,只有迅速转型定位,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谋求长期发展。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标签:上海做网站 上海网站建设 上海网站制作 上海网络公司 上海做网站公司


·上一篇:阿里巴巴再战手机领域:电商优势或难撑剩宴

·下一篇:360就腾讯垄断案上诉至最高院:请求重审或改判

扫一扫,了解更多